合金产业包括硬质合金和冶金炉料(又称铁合金)两大领域,清河是中国最大的废旧硬质合金及有色金属经销集散地、再生硬质合金加工生产基地,废旧硬质合金经销量占全国的60%以上,并已形成了庞大的销售队伍和辐射全国各地的营销网络,创造了成熟的再生利用技术工艺,与知名大企业集团建立了牢固的协作配套关系。
在硬质合金领域,有生产企业45家,废旧硬质合金及有色金属、冶金炉料、合金工具经销业户580家,其中280家在县内,300家分布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了独特的经销网络,年经销量1万吨,经销额10亿元以上。主要生产经营品种有再生、原生加工及数控刀具、焊接刀片、各种钻头和滚环、钎具、模具等50多个系列,上千种规格。在冶金炉料领域,有生产企业15家,固定资产3亿元,年产量3万吨、产值10亿元,主要生产品种有钼铁、钛铁、镍铁、铬铁、钒铁、脱氧剂等20多个铁合金及周边产品;有专业冶金炉料经销企业120多家,长年在全国各地的业务人员有2000多人,主要经营品种有钼铁、钛铁、镍铁、铬铁、钒铁、硅铁和钨、钼、钒等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40多个品种,年经销量5万吨,年销售额16亿元。合金产业装备主要有破碎机、锌熔炉、电解槽、各种压机、烧结炉、真空炉、切割机、磨床和回转炉、中频炉、冶炼炉等。产品主要销往国内装备制造企业、 钢厂、特钢厂以及欧盟、美国、韩国、日本、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清河合金产业做出了引进中航重机战略投资者,签约纳米级硬质合金粉末及制品项目等一系列大动作,实现了由初级制品向高端制品的转型升级。未来几年,合金产业将继续大力引进高端数控设备,发展稀有贵重废金属再生利用循环经济,推动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产业起源
回首近四十年沧桑历程,拥有过硬实力和庞大规模的清河合金产业,其滥觞仅是偶然获得的一条信息。1971年,清河县张宽乡段沙土村村民段洪波从湖南省了解到,合金刀具市场紧俏,而生产厂家寥寥无几。清河人紧紧抓住这一信息,发扬勇于探索、敢闯敢为的精神,开创出一个如火如荼的合金产业。
段洪波找到从沈阳玉石雕刻工艺厂回乡探亲的清河工艺师,了解到合金废料可制造合金刀具,还初步了解了合金的性能、用途和简单生产流程。随后,他又随工艺师到东北地区的玉石加工厂和合金刀具厂参观,了解到一些合金生产、购销的知识。
有了这些准备,段洪波等人在玉石工艺师的指导下运用切割玛瑙的方法成功地加工出了合金刀具,当时的张宽公社组织他们办起了清河第一家集体经营的合金刀具加工厂。但由于特殊年代的政策环境限制,当时产业难以发展壮大。
星火燎原
虽然有着政策环境限制,但农民认准了加工合金这一致富门路,悄悄地进行着小规模生产。此时的合金产业犹如星星之火,在清河大地上闪现明灭。到了1984年,农村经济政策放宽,清河合金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渐成燎原之势。
当时清河合金产业有三种形式:一是手工切削合金。农民业务员把废旧合金从全国各地收购回来,加工户运用一种叫做“砣”的生产设备进行切削,根据需要的规格型号,大片割成小片、长条截成短条,然后销往市场和用户。1986年,仅段沙土村就发展到40多户、80多个加工砣。二是开展精磨加工。一些农民从株州、自贡等国营硬质合金厂买来合金产品的“毛坯”进行精磨,然后再出售。三是发展合金门市。随着生产加工业务的扩大,购销门市部纷纷建立。由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国营企业都存有大量的积压产品,门市部不仅购销当地的产品,更多地是收购全国各地的产品进行市场调剂,门市部也从县内开到全国各地。1982年段沙土合金门市部购销量已达20吨,实现利税达18万元。到1987年全县就发展到11个乡镇,50个村,900个加工砣,从业户数达1000余户,从业劳力达3000多人。
技术升级
用切削合金砣加工刀具,工艺简单,质量不高。当时的行业带头人段立成审时度势,决定寻求先进技术。他在牡丹江北方工具厂拜高级工程师辛玉堂为师,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出了“再生硬质合金破碎法”、“二次烧结新工艺”,成功试制出“再生合金刀具”。产品投入市场,很快打开了销路。1987年,段立成带着自己研创的再生硬质合金新工艺返回故里,并创建“清河硬质合金厂”。
众多家庭工厂纷纷采用再生硬质合金破碎法进入新的生产领域,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量;其中实力雄厚的开始利用初始积累的资金引进技术设备和人才创办企业,扩大规模。继1987年段立成创建清河硬质合金厂之后,1989年清河县国营硬质合金刀具厂等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家庭工厂和规模企业不仅能用废旧合金切削各种型号的合金刀具,用磨床精磨各种型号的刀片,而且通过对废旧合金的粉碎、烧结等工序,能压制上百种合金刀头,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由于产品质优价廉,服务周到,型号齐全,江苏、河南、山西、黑龙江等省的业务员纷纷慕名而来,清河迅速成为闻名全国的再生硬质合金刀具大市场。
到2006年底,合金产业规模企业发展到41家,加工经销摊点多达220多个,从业加工者5000多人,购销业务员达到2500余人,年生产能力达50000吨;生产企业固定资产6.5亿多元,产值20亿元,上缴税金5000万元。
再生硬质合金粉碎法在清河县硬质合金行业发展裂变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得到改进。最初的时候,将废旧硬质合金粉碎到200目以上,靠工人夯砸,耗费大量劳力和时间,制约着生产效率。段立成盯住废旧合金的“制粉”工序大动脑筋,研制出了全国首创的用“钴”做撞击球的“球磨机”,机械生产代替了人工操作,工效提高了10倍。这种破碎法,一举改变了硬质合金不能粉碎的观点,开辟了废旧合金再利用的新途径,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条件。冶金部硬质合金协会考察后,认为段立成创造的“再生硬质合金破碎法”“揭开了我国废旧硬质合金再利用的序幕”,并将其命名为“段氏模式”。
产业腾飞
随着资本初始积累的完成和市场竞争形势的要求,合金产业大力培植发展优势,向企业扩规模,产品增品种、上档次的方向发展,大幅度提高行业发展水平。
企业扩规模。硬质合金行业针对规模企业少、固定资产存量低、作坊式生产的格局,大力推进“规模工程”建设,先后建设起六隆集团、长江合金厂、金刚、东风、恒凯、环球等33家规模企业,行业群体规模迅速形成。龙头企业六隆集团,一跃发展成为占地152亩,固定资产9600万元,职工260人的现代化企业。
创新技术工艺。1992年清河县硬质合金厂组织技术力量奋力公关,研制出中、低钴电解破碎法,它与再生硬质合金破碎法一起成为我国硬质合金行业四种基本破碎法的两种基本方法。钴、钨是硬质合金的两个基本成份,中、低钴占整个硬质合金产量的80%。此前,国内只能把钨同高钴分离,不能把钨同中、低钴分开,中、低钴电解破碎法这一成果大大提高了废旧硬质合金的开发生产能力。同年,该厂经过无数次实验,自己设计制造出“四柱油压机